PA66隔熱條工藝發展歷程
PA66隔熱條工藝發展歷史起源于德國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經過十多年的研究探索,將PA66尼龍條作為的隔熱條材質,綜合性能遠優于其他基質,至今一直廣泛采用這種材質。在歐洲,隔熱條的生產已有近四十年的歷史,技術工藝成熟,市場均為優質產品。而隔熱條在我國的出現要晚很多,大約在2000 年開始應用。
當時,國家建設部開始提出建筑節能的要求,普通鋁合金門窗被禁止使用于寒冷地區,相比之下塑料門窗因保溫效果較好而在北方大受推崇。如何有效降低鋁合金門窗的能源消耗,開發出節能型的鋁合金門窗產品成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組織業內企業進行相關的研究并到歐洲考察學習國外的先進產品技術,斷橋鋁門窗產品由此而開始進入中國。與之配套的隔熱條產2000年,有人開始從意大利進口隔熱條產品在中國銷售,這是隔熱條產品在中國的最早期貿易業務。同年,廣州白云和寧波信高兩個企業開始組織團隊研究隔熱條。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研究,2002年國內代尼龍66隔熱條共擠型生產工藝出現。這一代擠出工藝的特點是分兩層結構同時擠出來實現隔熱條的生產,因為涂布共擠的生產方式,這一代產品的尺寸波動非常大、表面凹凸不平等內在性能也極低,難以大規模應用于斷橋鋁的生產。同年,進口品牌泰諾風隔熱條蘇州工廠開始投產。
2006年,國內企業實現了第二代隔熱條擠出工藝的突破。擠出設備將尼龍66和玻璃纖維的混合物擠出泄壓后,在熔融狀態下輸送到定型模具中,輔助水槽冷卻,實現隔熱條產品成形。第二代擠出工藝大大改善了隔熱條產品尺寸波動大、產品表面凹凸不平的現象,但是產品的內在性能依然處于不理想的狀態,產品表面的浮纖明顯,產品的尺寸偏差依然會造成斷橋鋁穿條過程中的麻煩。
2008年,國內第三代尼龍66隔熱條擠出工藝——冷擠技術取得突破。這一代擠出工藝的特征是,尼龍66和玻璃纖維的混合物在擠出設備中以一定的壓力,直接輸送到定形模具中,定形模具采取一出多的設計同時實現幾十根產品的緩慢冷卻成形,精密擠出。全新擠出工藝的實現,被視為中國尼龍66隔熱條行業的根本性變革,并成為了現代中國尼龍66隔熱條行業的擠出工藝。
PA66尼龍隔熱條在國內也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從最初的進口,到現在在的量產與出口,國內隔熱條企業不斷創新,不斷改進,現以擁有世界前列的生產技術水平。中國不僅將成為隔熱條應用世界前列,還將是隔熱條質量領導國家。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PA66隔熱條吸水性對型材有何影響 2019-11-20
- PA66隔熱條的優點你了解么? 2019-12-07
- PA66尼龍隔熱條和PVC隔熱條這樣可以輕松區分 2019-12-06
- PA66隔熱條填充物質的好壞如何分辨 2019-11-20
- 如何鑒別隔熱條PA66和PVC 2020-04-11
- PA66隔熱條的內部玻纖結構分析介紹 2019-11-20
- 增強PA66隔熱條市場前景 2019-11-20